骨折是指骨骼受外力影響而折斷或破裂,是十分常見的病症。小童活動量大,愛到處追趕跑跳,跌倒時因手掌反射性伸出,造成硬着陸,導致小兒橈骨骨折,在適當治療下小兒一般3至4星期1左右就能康復。然而長者們因為年紀大骨頭較脆弱,跌倒時骨折問題就可大可小了。
骨科專科郭瑾醫生指出,如果年紀較大的長者在站立高度或更低位置跌倒,很可能因骨頭脆弱而引發脆性骨折2。年紀漸長,長者骨骼中的鈣慢慢流出,令骨質密度減少,變得脆弱,跌一跌也容易骨折。
脆性骨折常見於髖骨、腰椎和手腕3個部位2。跌倒時,人基於自然反射的本能,會用手掌去支撐身體,以保護其他部位免受碰撞,因此手掌及手腕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。而遠端橈骨骨折是指骨折發生在手腕橈骨遠端1寸範圍內3,佔郭瑾醫生整體臨床骨折患者中10分1左右,十分常見。萬一長者反應力較差,跌倒時無法及時以手掌支撐身體,以致髖骨、腰椎等地方首先着地,便可能造成其他地方骨折。
遠端橈骨骨折會令長者手腕紅腫變形、無法動彈3,若醫生檢查後確診為閉合性骨折3,只需做簡單復位和石膏護理,骨折癒合約需6個星期<sup>3<sup>左右;但倘若出現嚴重移位,粉碎性或開放性骨折3時,就需要進行全身麻醉的手術治療,用鋼板和螺釘來固定患者骨折的部位。
手術後,家人支持對患者康復尤其重要。家人應該多鼓勵患者進行復康運動,也可以透過物理治療加快康復進度3,提升信心之餘,亦可提高患者自理能力,防止再次跌倒。對長者而言,復康大約需要3個月至半年3時間。
長者遠端橈骨骨折是一個警號,代表病人骨質密度出現問題。若不加以理會,有可能在3年內增加髖骨、腰骨、另一手腕遠端橈骨骨折的機會(接近50%2,以及脊椎骨出現塌陷慢慢形成駝背,影響患者外觀及活動能力。骨折後,患者的自理能力變差,日常生活依賴家人照顧,因為患者在被照顧的過程中活動減少,慢慢造成惡性循環,身體機能有機會愈來愈差。對家人和照顧者而言,除了肩負照顧患者日常生活外,還要擔心患者再次跌倒受傷,增加精神負擔。
既然骨折後果這麼嚴重,郭瑾醫生建議高危一族:50歲以上女士和70歲以上男士2考慮進行骨質密度檢查,而鈣片和維他命D營養劑2都有助補充日常飲食中不足的營養,另外要增加戶外活動,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,會誘發身體製造維他命D,幫助鈣吸收以預防骨質疏鬆。如果已確診為骨質疏鬆就應考慮接受藥物治療,目前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包括雙膦酸鹽、仿保骨素針2等。雙膦酸鹽屬於口服藥物,每天或每星期需服用一次2,應注意空肚服藥,藥後要保持身體直立以免藥物倒流灼傷食道2;而仿保骨素屬於針劑型,免去了口服藥造成胃部不適的狀況,加上一年只需注射2次2,對患者而言更方便舒適。
骨科專科郭瑾醫生指出,遠端橈骨骨折代表年長病人骨質密度響起警號,要及早處理。
跌倒時,手掌及手腕會因反射動作而支撐身體,成為最容易骨折受傷的部位。
參考資料
1 Cosman F, et al. 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. Osteoporos Int 2014;25:2359–81.
2 Pesce V, et al. Clin Cases Miner Bone Metab 2009;6:131–35.
3 Schousboe JT, et al. J Clin Denistom 2013;16455–66.
4 Freemantle N, DAPS. Osteoporos Int 2012;23:317–26.